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粮食商品流通统计工作计算机应用规范化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6:54:13  浏览:985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粮食商品流通统计工作计算机应用规范化暂行规定

商业部


粮食商品流通统计工作计算机应用规范化暂行规定
1992年2月15日,商业部

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粮食商品流通统计(以下简称粮食统计)自动化建设,不断提高计算机的科学管理水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计算机应用规范化,包括硬件配置和维护,软件开发和应用,资料保密和立档等自动化系统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所属企业。

第二章 硬件配置和维护
第四条 粮食统计机构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工作,应根据计算机应用发展规划,以建设科学的、完整的粮食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为目的,加快地(市)、县粮食统计机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的配置,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部—省—地(市)—县四级粮食统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配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充分考虑机器性能、兼容性、实用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情况,并征求使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统一安排、统一规定。购置计算机应与配套设备,如空调机、传真机、复印机、稳压器、不间断电源、调制解调器等设备一并购置。
第五条 购置计算机的部门要建立计算机房,将计算机及附属设备安装在机房内。要加强对机房的管理,制定机房管理制度。非操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开机使用。要保持机房和设备清洁卫生,保证计算机和各项设备安全使用。
第六条 各级粮食统计机构配置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要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并进行财产登记,包括维修、更新改造等专项记录。
第七条 加强对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工作。现有机器的更新改造,要从实际出发,注重使用效果。
第八条 凡配置使用计算机的部门都要制订计算机工作人员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后再上机操作。

第三章 软件开发和应用
第九条 加强粮食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软件建设。软件开发工作要面向实际,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研制、开发适合粮食商品流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的专用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完善粮食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整体功能上的作用。
第十条 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课题→设计结构→编制程序→调试运行→改进完善→正式运行→精心维护。
第十一条 商业部统一组织协调研制具有先进的统计报表管理、统计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图示功能的“粮食商品流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通用软件,及时向全国县以上(含县)粮食统计部门推广使用。
第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统计机构重点维护“粮食商品流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本地区粮食统计业务相适应的专用软件,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粮食管理,组织粮食商品流通提供及时、准确、丰富、方便的统计资料。
第十三条 各地开发成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由商业部组织省际间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可以采取有偿或无偿转让形式,以提高软件的使用价值,促使计算机应用的迅速发展。
第十四条 为自筹、积累计算机发展基金,有利于调动计算机有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本单位开发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提供给外单位,可以适当收费。所收开发、复制、转让费,一部分作为本单位计算机发展基金,一部分作为奖励基金,奖励为计算机发展做出贡献的有关工作人员及热心支持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有关领导。
第十五条 要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管理。各种应用软件要有专人负责造册、登记、保管。

第四章 严格保密制度
第十六条 运用计算机收集、加工、传输、存储、反馈统计数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制度,按照规定的密级管理权限加强管理。所有计算机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负有保密职责。存有各种保密资料的计算机磁盘等,要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妥善保管。
第十七条 对于保密资料的专用软件,编程人员应采取程序加密措施,加密口令,以防止非法拷贝,泄露机密。
第十八条 对于保密资料的应用软件系统,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其他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不能擅自动用。
第十九条 凡需要调阅计算机中有关保密资料,要经有关领导同意。
第二十条 凡作废的含有保密资料的打印纸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销毁。

第五章 资料档案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对计算机磁盘存储的统计资料,必须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分类做好磁盘文件记录,方便调阅,但不得随意存放。对长期存储在软盘上的历史资料,要做出备份。每隔两年要将软盘文件重新复制,保证存储统计数据的质量。
第二十二条 为了防止计算机病毒感染,凡配置计算机的部门,都要配备消毒软件。对所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要经常检查,发现感染病毒,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对引进的软件要先做病毒检测,确认无病毒后再使用。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三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计算机工作的领导,主管粮食统计工作领导要亲自负责计算机应用管理工作,主持制订近期、远期计算机发展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本地计算机应用工作按发展规划要求如期完成。
第二十四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要关心和支持统计人员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帮助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参照有关规定解决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问题,为他们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改善和提高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其他福利待遇。
第二十五条 各级粮食统计机构要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抓好粮食统计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分部、省两级组织实施。省组织培训的对象,重点是地(市)、县粮食统计机构中懂得统计业务但不懂得计算机技术的统计人员。部组织的培训,除兼顾普及应用技术外,侧重对已经掌握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技术的统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深造。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把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做为统计人员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办法,并报商业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商业部粮食综合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

陕西省人大


陕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


(1997年12月26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为,确认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教育、科研、文化、文物、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其他各类事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依照本条例进行登记管理。
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依法成立并依照本条例进行登记的事业单位,其合法权益受法律、法规保护。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事业单位的登记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登记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实施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
国家和外省(直辖市、自治区)驻陕事业单位,由省登记主管部门登记或者备案,也可以委托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登记主管部门登记或者备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登记主管部门做好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六条 登记主管部门对核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统一向社会公告。

第二章 设立登记
第七条 申请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规范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三)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四)有相应的从业人员;
(五)有与开展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不具备前款第(六)项条件的事业单位,办理非法人事业单位登记。
第八条 事业单位登记的主要事项为:名称、性质、设立主体、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业务范围、经费来源、资产总额、单位住所、标识代码。
第九条 设立事业单位,必须自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设立登记。
本条例施行前设立的事业单位,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90日内向登记主管部门申请登记。
第十条 申请办理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应当向登记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和主管部门审核的《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批准设立的文件;
(三)经费来源证明;
(四)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五)住所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 登记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事业单位设立登记申请后3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
第十二条 登记主管部门在核准登记后,对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发给《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对非法人事业单位,发给《事业单位登记证书》。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事业单位登记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除事业单位登记主管部门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押。
第十三条 经登记主管部门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需要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登记。

第三章 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 已经登记设立的事业单位有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原登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事业单位变更登记:
(一)单位名称发生变更的;
(二)业务范围发生变更的;
(三)设立主体发生变更的;
(四)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更的;
(五)经费来源发生变更的;
(六)住所发生变更的。
第十五条 申请办理变更登记的事业单位,应当向登记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署和主管部门审核的《事业单位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主管部门批准变更的文件;
(三)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六条 登记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变更登记申请3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变更登记的决定。准予变更登记的,应当同时予以换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书》。

第四章 注销登记
第十七条 已经登记设立的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原登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事业单位注销登记:
(一)审批机关决定撤销的;
(二)设立主体决定解散的;
(三)依法责令撤销或者解散的;
(四)因合并、分立而撤销或者解散的;
(五)单位性质变化不再是事业单位的。
第十八条 申请事业单位注销登记的,应当向登记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署和主管部门审核的《事业单位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审核机关同意撤销的文件;
(三)设立主体决定解散的文件;
(四)依法责令撤销或者解散的法律文书、文件;
(五)清算组织出具的债权债务清理完结证明;
(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自登记主管部门核准注销之日起终止活动。对准予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登记主管部门应当收缴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正副本。

第五章 年度检验和证书管理
第二十条 经核准设立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向发给登记证书的部门提交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年度检验报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书》副本,接受年度检验。
登记主管部门收到报告和证书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检验手续,对年度检验不合格的或者不履行年度检验手续的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书》。证书遗失的,在登记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刊上声明作废以后,可以向登记主管部门申请补发。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事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正副本及有关文书表格,由省登记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并收取工本费。工本费收费标准由省物价、财政部门核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由登记主管部门依照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未经登记,擅自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活动的,责令停止活动,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书》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收缴证书;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申请登记或者接受年度检验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擅自改变登记事项的,除责令改正外,视情节轻重,可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不按规定时限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年度检验的,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仍不办理的,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撤销登记。
第二十四条 非法收缴、扣押《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事业单位登记证书》,给事业单位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登记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在规定时限内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登记手续的,由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登记主管部门作出的三千元以上罚款或者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登记主管部门作出的不予登记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具备法人条件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应当向登记主管部门备案。其证书发放、年度检验、变更和注销登记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1998年4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2月26日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监察中执行劳动部文件有关行政处罚标准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监察中执行劳动部文件有关行政处罚标准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1995年5月15日,劳动部办公厅

辽宁省劳动厅:
你省沈阳市劳动局“关于劳动监察中执行劳动部文件有关行政处罚标准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关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劳部发〔1994〕532号,以下简称《处罚办法》)与《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劳部发〔1994〕246号)在对企业职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经济补偿和赔偿规定不相一致的问题,依据《劳动法》规定,我部在《处罚办法》中对相关内容作了调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按《处罚办法》规定执行。
二、关于《处罚办法》未做规定,其它劳动行政规章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问题,应按有关规章规定执行。
三、关于《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58号)和《就业训练规定》(劳部发〔1994〕490号)等劳动行政规章只规定行政处罚种类而未规定具体处罚标准问题,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可按以上两个规定在制定实施办法时作出具体规定。
以上意见,请转告沈阳市劳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