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1:51:24  浏览:97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哈政办综〔2004〕53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哈尔滨市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哈尔滨市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
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为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努力营造创建“平安哈尔滨”的消防安全环境,根据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公发〔2004〕2号)和省公安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全省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公通〔2004〕70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黑龙江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集中时间、集中人力,依法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综合治理,改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状况,提高整体抗御火灾能力,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治理范围
  (一)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歌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酒吧、健身房、按摩室、美容院等公共娱乐场所;
  (二)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洗浴场所;
  (三)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
  (四)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
  (五)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六)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商住楼;
  (七)在2003年全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活动中不合格的单位。

  三、治理重点
  (一)在禁止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场所使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
  (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有故障或损坏,影响正常使用的;
  (三)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及应急照明装置的设置场所、位置、数量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疏散指示标志缺少、损坏和标识错误;应急照明灯损坏或失效;常闭式防火门闭门装置损坏不能保持常闭状态,以及疏散门开启方向错误的;
  (四)公众聚集场所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车间在营业、生产、工作期间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锁闭、封堵或占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集体宿舍和医院病房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锁闭、封堵或占用;商场、市场及其他场所内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被广告、货架或其他物品遮挡、覆盖的;
  (五)商住楼营业部分与住宅部分安全出口未分开设置的;
  (六)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栅栏,在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区域的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消防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
  (七)按规定应设而未设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或所设系统不能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该场所各个位置都能听到应急疏散广播的;
  (八)在建筑物周围违法乱搭乱建棚、房等违章建筑,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
  (九)在建筑物周围有影响消防车通行或正常工作障碍物的;
  (十)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的常闭防火门上,未设置“常闭防火门应随时处于关闭状态”的警示标识;内推闩式疏散门上未设置操作方法提示标识的;
  (十一)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未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员工不熟悉引导疏散技能的;
  (十二)应接受消防安全培训人员而未经培训的;
  (十三)室内消火栓系统压力不足,消火栓箱器材缺损,不能正常使用,未按规定配置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
  (十四)建筑物或场所未经消防安全审核或验收合格,不具备合法性的;
  (十五)经治理仍存在火灾隐患,特别是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未落实整改资金和措施的。

  四、实施步骤
  按照“联合整治、分类处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单位自查整改与依法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分5个阶段实施:

  (一)部署摸底阶段(8月5日前)
  各区、县(市)政府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商务、教育、文化、卫生、工商、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周密部署,明确责任,通过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开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要求、整改时限和举报电话等,动员全社会参与治理工作。各级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治理范围,组织专项治理单位的调查摸
底工作,对纳人治理范围的单位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专项治理工作基础数据档案;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按照“黑龙江省消防工作基础数据库”中“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数据库”有关要求,建立专项治理工作基础数据库。

  (二)自查整改阶段(8月6日至8月10日)
  凡是纳入专项治理范围的人员密集场所单位,要按照专项治理的工作要求和重点,开展自查。各级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督促各单位开展自查工作。由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自行负责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自查整改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职责分工,检查督促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自查整改工作,对自查出的火灾隐患要逐一落实整改措施、人员和期限,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成效。教育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自查整改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医院的自查整改工作;民政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养老院的自查整改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商业系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生产、经营企业的自查整改工作;文化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公共娱乐场所的自查整改工作;旅游部门负责督促落实旅游定点的宾馆、饭店的自查整改工作;各地区专项治理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其他无行业主管部门的营业性餐馆、旅馆、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的自查整改工作。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区、县(市)专项治理办公室,要于8月10日前向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本行业、本地区单位的自查整改情况。

  (三)督促整改阶段(8月11日至8月30日)
  各级人民政府要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专项治理的各项工作;教育、卫生、民政、文化、旅游、商务、人防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本系统、本行业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并根据此次专项治理重点单位存在问题的性质,将单位名称、地址、消防安全责任人、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已采取的整改措施、治理进展情况等登记造册,建立专门档案;同时,要及时督促单位对自身存在的火灾隐患采取整改措施,落实资金,限期解决;对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要组织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四)综合治理阶段(8月31日至9月30日)
  由各级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联合执法检查组,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章、违法行为。市政府确定的36家专项治理重点单位(见附件2),必须在治理结束时达到消防安全要求。同时,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委、办、局要严格执行市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非法经营地下公众聚集场所隐患整改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哈安发〔2004〕25号)要求,重点抓好本地区、本系统的非法经营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治理工作,并将各区、县(市)确定的专项治理重点单位予以公布。

  治理期间,督促人员密集场所落实下列安全疏散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管理,确保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畅通无阻、使用安全、功能完备、指示明确;二是加强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三是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制订紧急疏散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应熟练掌握安全疏散引导常识;四是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常闭的防火门上张贴常闭防火门应随时处于关闭状态的警示用语和疏散图示,通过采用多媒体、广播、书面等宣传方式,告之顾客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和安全疏散路线,并形成制度。

  (五)检查验收阶段(10月1日至10月10日)
  专项治理督查验收工作分政府和行业、系统两条线自下而上进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对本地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督查验收,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验收本行业、系统单位治理情况。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各区、县(市)监督检查情况进行督查,对专项治理工作走过场、措施不落实的,及时督促整改,并予以通报批评。

  五、推进措施
  (一)提供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专项治理工作,成立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张桂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卢国惠、市安全办副主任刘星明、市公安局副局长肖文东、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李世阳同志担任,成员由市建委、人防办、监察局、商务局、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局、民政局、广电局主管领导组成,负责组织领导我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公安消防支队),办主室主任由肖文东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李世阳同志兼任,负责专项治理有关工作。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畏难和厌倦情绪,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努力创造良好安全环境。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订专项治理方案,落实整改责任。

  (二)强化部门联动
  各区、县(市)政府和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加强对治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督促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同时,对需补办消防审核验收手续的建筑,做好跟踪监督,确保按时审核验收。

  (三)建立长效机制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研究专项治理工作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消防隐患;建立、健全杜绝新隐患产生的机制,对属未经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严禁办理相关许可和资质;督促各单位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四)严格依法办事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落实治理工作责任倒查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干扰、阻挠专项治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处理;对专项治理工作领导不力、执法不严、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防火常识、逃生自救知识,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素质,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存在违法行为、拒不整改的单位要坚决予以曝光,推动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六)加强工作指导
  各级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及时协调、沟通和总结。各级政府和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将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情况和工作总结分别于2004年8月10日、9月10日、10月25日前报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82608949)。《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于8月5日、10月25日分别上报。

  附件: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统计表
     [表格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统计表]
     [表格2: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统计表(续表)]
     [表格3: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统计表(续表)]
     2、市政府确定的专项治理重点单位名单

附件2:



市政府确定的专项治理重点单位名单






1.哈尔滨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2.哈尔滨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哈尔滨银河宾馆有限公司
4.哈尔滨曼哈顿商务酒店
5.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秋林商厦
7.哈尔滨市江南春大厦
8.哈尔滨丰光灯饰大市场
9.哈尔滨天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街鞋城
10.望江宾馆
11.哈尔滨大庆宾馆
12.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
13.丁香大厦
14.哈尔滨大世界商城
15.哈尔滨市广播电视局
16.松雷商厦
17.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
18.哈尔滨道里菜市场
19.天鹅饭店
20.和平屯宾馆
21.省人事厅培训中心综合楼
22.北环商城
23.金太阳索菲亚精品城
24.振龙商厦
25.黑龙江省北方剧场
26.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
27.马迭尔宾馆
28.哈尔滨国际饭店
29.黑龙江省博物馆
30.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
31.东北林业大学专家公寓
3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3.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34.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35.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36.黑龙江省医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市属各单位、各区县财政局:
现将财政部(94)财外字第431号关于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做以下补充。
1.凡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营性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办理购汇限额手续前,需到各外事归口部门填写《出境团、组用汇、结汇申请表》,然后到北京市财政局办理审核批汇手续。
2.各出国团组回国后15天内,需持有效发票或经团组长签字的费用支出一览表,到市财政局办理结汇、退汇手续。
3.凡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人民币限额购汇用于购买教学、科研的图书、影片、录像片、资料、仪器等的单位,需持有效证明和单位用汇申请,到北京市财政局办理购汇手续。
4.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的单位,于本年度11月底前将下年度的用汇计划数报主管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各区县由区、县财政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

附件:财政部关于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94)财外字第431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施行以来,中央单位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运行情况良好。根据实施《暂行规定》遇到的问题,经研究,特做如下通知:
一、财政预算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营性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社会团体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一律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下属的企业单位,按《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办理购汇。
二、凡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国外购买用于教学、科研的图书、影片、录像片、资料、仪器等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项目,也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购汇。
三、《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的用汇项目,如有结余外汇,均须填写“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用汇退汇通知书”,到中国银行办理退汇。
四、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因公临时出国团组,其出国用汇,应分别按不同渠道解决。不属于财政预算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用汇,不得使用购汇人民币限额指标。
五、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按《暂行规定》规定的办法,申请和使用购汇人民币预算限额,并按有关外事经费开支的标准办理用汇的核销、报帐手续。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财政预算内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可暂停供汇
;对情节严重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应按《国务院关于发布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处罚。
六、中央单位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本着节约开支、简化手续、完善财务制度的原则,建立、健全审核和管理制度,严格按年度外事经费预算和购汇人民币预算限额安排用汇,以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保证用汇单位的合理购汇。
1994年8月6日

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的财务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预算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购汇。
第三条 购汇人民币限额由财政部门统一核定,中国银行(其分支机构下同)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购汇人民币限额为用汇单位建帐立户并监督执行,年终帐户余额由银行自动注销。
第四条 纳入财政预算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项目包括:
(一)公费出国留学、进修人员用汇;
(二)向国际组织交纳的会费、股金与基金用汇;
(三)对外援助、国际救济与捐款用汇;
(四)机关、驻外使领馆、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境外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的开办费和经费用汇;
(五)聘请外国专家用汇;
(六)因公临时出国访问、考察、展览、学习、培训、出席国际会议等用汇;
(七)境外朝觐用汇;
(八)对外宣传费等用汇。
(九)经批准的其他人民币预算内用汇;
第五条 购汇手续:
(一)各用汇单位凭“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和人民币支票,在核准的限额内,到中国银行按当天外汇牌价购汇;
(二)中国银行根据用汇单位填写的“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经核对开户印鉴和填写金额无误后给予售汇,同时销减用汇单位帐户内购汇人民币限额;
(三)用汇单位不得超过限额购汇,中国银行不得超过限额售汇。
第六条 年度购汇人民币限额指标的报批,中央单位向财政部编报;地方单位向当地财政厅(局)编报,由财政厅(局)汇总报财政部。经综合平衡后,中央单位的购汇限额指标由财政部下达并按季拨到其在中国银行总行设立的帐户内;地方的购汇限额指标由财政部下达并按季通过中
国银行使用“购汇人民币限额调拨单”调拨给各地财政厅(局)
第七条 财会部门对因公临时出国团组要严格按财政部、外交部有关临时出国人员费用标准的规定审查“出境团组(人员)用汇申请表”。出国团组回国后,应在10日内报帐,对结余的外汇,应填写“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到中国银行办理退汇,中国银行按退汇通知书金额相应恢
复其人民币限额。
第八条 各用汇单位须在每季终了后5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和“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各地财政厅(局)季度终了10日内汇总报财政部。
第九条 本规定所述有关凭证和表格由财政部统一印制。各级财会部门应建立、健全用汇的申请、审核、报销及核算制度。
第十条 取消“外汇的购买机票托运货物证明单”(简称“三联单”);取消对非贸易单位的创汇奖励制度。财政部《中央单位购买国际航线飞机票有关外汇问题的通知》(〔88〕财外字第51号)、《非贸易外汇奖励试行办法》(〔88〕财外字第223号)、《全国非贸易外汇
留成办法》(〔92〕财外字第56号)同时废止。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4年4月1日起执行。
附:1.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2.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3.购汇人民币限额调拨单
4.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5.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6.出境团组(人员)购汇申请表
199 年第 季度
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汇总表
报送单位盖章 单位:万美元 万元
---------------------------------------
| | 党政干部 | 其他人员 | |
| 出 国 用 汇 项 目 | | | 备 注 |
| |出国费限额 |出国费限额 | |
|----------------|------|------|------|
| | 上年(期)执行数 | | | |
| 团 数 |----------|------|------|------|
| |本年(期)累计执行数| | | |
|-----|----------|------|------|------|
| | 上年(期)执行数 | | | |
| 人 数 |----------|------|------|------|
| |本年(期)累计执行数| | | |
|-----|----------|------|------|------|
|上年(期)| 美 元 | | | |
| |----------|------|------|------|
| 执行数 | 人 民 币 | | | |
|-----|----------|------|------|------|
|本年(期)| 美 元 | | | |
| |----------|------|------|------|
| 执行数 | 人 民 币 | | | |
|-----|----------|------|------|------|
|本年(期)| 美 元 | | | |
| |----------|------|------|------|
|累计执行 | 人 民 币 | | | |
---------------------------------------
主管单位负责人: 经办人: 电话:
说明:出国团数以本单位组团数为准,出国人数以本单位供应外汇的人数为准,年度(季度)用汇情况汇总表在每一季度终了后10日内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199 年第 季度
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报送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
| 顺 | |控 制|实 际| 去年同期 | 与去年同 | |
| | | | | | |备 注|
| 序 | 科 目 |指标数|执行数|执 行 数 |期 相 比 | |
|---|--------|---|---|------|------|----|
| 1 |驻外机构经费 | | | | | |
|---|--------|---|---|------|------|----|
| 2 |留学生经费 | | | | | |
|---|--------|---|---|------|------|----|
| 3 |专家经费 | | | | | |
|---|--------|---|---|------|------|----|
| 4 |国际组织会费 | | | | | |
|---|--------|---|---|------|------|----|
| 5 |救济与捐款 | | | | | |
|---|--------|---|---|------|------|----|
| 6 |股金与基金 | | | | | |
|---|--------|---|---|------|------|----|
| 7 |政治业务费 | | | | | |
|---|--------|---|---|------|------|----|
| 8 |对外宣传费 | | | | | |
|---|--------|---|---|------|------|----|
| 9 |出国用汇 | | | | | |
|---|--------|---|---|------|------|----|
| 10|境外朝觐用汇 | | | | | |
|---|--------|---|---|------|------|----|
| 11|援外用汇 | | | | | |
|---|--------|---|---|------|------|----|
| 12|其他用汇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主管单位负责人: 经办人: 联系电话: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一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退
|---|---|-----|---|-----|---|-------| 原
| | | | | | | | 申
|-----------------------------------| 请
| | |用汇| |银结| | 机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关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限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日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二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送
|---|---|-----|---|-----|---|-------| 财
| | | | | | | | 政
|-----------------------------------| 部
| | |用汇| |银结| |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三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自
|---|---|-----|---|-----|---|-------| 存
| | | | | | | |
|-----------------------------------|
| | |用汇| |银结| |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一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退
|---|---|-----|---|-----|---|-------| 原
| | | | | | | | 单
|-----------------------------------| 位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限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 日

主管会计 效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二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送
|---|---|-----|---|-----|---|-------| 财
| | | | | | | | 政
|-----------------------------------| 部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限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 日

主管会计 效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三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自
|---|---|-----|---|-----|---|-------| 存
| | | | | | | |
|-----------------------------------| 限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日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有
------------------------------------- 效
主管会计
出境团、组用汇结汇申请表
-----------------------------------
| | | |
|出境团、组名称| | 联系人 |
|-------|--------------------------
|主 管 部 门| |批准机关及函号|
|----------------------------------
| |出境团、组负责人姓名| |行政职务| |护照号码|
| | | | | | |
| |-----------------------------
| |成员姓名|行政职务|护照号码|成员姓名|行政职务|护照号码
| |----|----|----|----|----|----
| 出 | | | | | |
| 境 |----|----|----|----|----|----
| 人 | | | | | |
| 员 |----|----|----|----|----|----
| 情 | | | | | |
| 况 |----|----|----|----|----|----
| | | | | | |
| |----|----|----|----|----|----
| | | | | | |
|----------------------------------
|前往国家或地区|
|----------------------------------
|批准出境天数| |申请用汇种类| |对方负担费用|
|----------------------------------
| | 项 目 |人 数|天 数|目标准|金 额|折合美元
| | 伙 食 费 | | | | |
| 申 | 住 宿 费 | | | | |
| 请 | 公 杂 费 | | | | |
| 用 | 机 票 费 | | | | |
| 汇 | 个人零用费 | | | | |
| 预 | | | | | |
| 算 | | | | | |
| | 合 计 | | | | |
|----------------------------------
| 单位及主管单位签章 |批准金额| | |
| |---------------------
| | 北京市财政局审批签章
|负责人: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 |实际出境|实际出境|出入境| 年 月 日至 | 注
|电话| | 人| 天| 日期| 年 月 日 | 意
|--------------------|----------| 事
| 支 出 情 况 | | 项
|--------------------|出境主要任务、效 | :
| 项 目 |原金币额|折合美元|单据|果及用汇中的问 | 1.2.3.
| | | |张数|题 | 使 入 请
|-------|----|----|--| | 用 境 将
| | | | | | 各 后 有
| 伙食费 | | | | | 项 1 关
|-------|----|----|--| | 外 5 书
| 住宿费 | | | | | 汇 日 面
|-------|----|----|--| | 不 内 报
| 交通费 | | | | | 得 推 告
|-------|----|----|--| | 超 带 抄
| 公杂费 | | | | | 过 单 送
|-------|----|----|--| | 范 据 市
| 往 返 | | | | | 围 到 财
| 机 票 费 | | | | | 和 市 政
|-------|----|----|--| | 标 财 局
| 个 人 | | | | | 准 政 外
| 零用费 | | | | | 局 事
|-------|----|----|--| | 外 财
| | | | | | 事 务
|-------|----|----|--| | 财 处
| 支出合计 | | | | | 务
|-------|----|----|--| |
| 退汇金额 | | | | |
|--------------------|----------|
|单位及主管单位签章 |北京市财政局 |
| |审批签章 |
|负责人 经办人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1994年9月24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决定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06号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已经2011年9月21日国务院第1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
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作如下修改:
第十一条修改为:“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依法纳税。”
本决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1990年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1995年7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修订的《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自本决定施行之日起,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企业依法缴纳资源税,不再缴纳矿区使用费。但是,本决定施行前已依法订立的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合同,在已约定的合同有效期内,继续依照当时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不缴纳资源税;合同期满后,依法缴纳资源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
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

(1993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31号发布根据2001年9月2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7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石油资源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所有。
第四条 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及其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接受中国政府有关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国家对参加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和收益不实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外国企业在合作开采中应得石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六条 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区域内,划分合作区块,确定合作方式,组织制定有关规划和政策,审批对外合作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
第七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方石油公司)负责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经营业务;负责与外国企业谈判、签订、执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合同;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享有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
第八条 中方石油公司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按划分的合作区块,通过招标或者谈判,与外国企业签订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该合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后,方为成立。
中方石油公司也可以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与外国企业签订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合作合同。该合同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备案。
第九条 对外合作区块公布后,除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活动外,其他企业不得进入该区块内进行石油勘查活动,也不得与外国企业签订在该区块内进行石油开采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对外合作区块公布前,已进入该区块进行石油勘查(尚处于区域评价勘查阶段)的企业,在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签订合同后,应当撤出。该企业所取得的勘查资料,由中方石油公司负责销售,以适当补偿其投资。该区块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从该区块撤出的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方式参与开发。
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应当根据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定期对所确定的对外合作区块进行调整。
第十条 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遵循兼顾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原则,通过吸收油(气)田所在地的资金对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的开发进行投资等方式,适当照顾地方利益。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合作区域内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土地使用、道路通行、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有效协助。
第十一条 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应当依法纳税。
第十二条 为执行合同所进口的设备和材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减税、免税或者给予税收方面的其他优惠。具体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海关总署制定。

第二章 外国合同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中方石油公司与外国企业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必须订立合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当由签订合同的外国企业(以下简称外国合同者)单独投资进行勘探,负责勘探作业,并承担勘探风险;发现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气)田后,由外国合同者与中方石油公司共同投资合作开发;外国合同者并应承担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直至中方石油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接替生产作业为止。
第十四条 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从生产的石油中回收其投资和费用,并取得报酬。
第十五条 外国合同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可以将其应得的石油和购买的石油运往国外,也可以依法将其回收的投资、利润和其他合法收益汇往国外。
外国合同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其应得的石油,一般由中方石油公司收购,也可以采取合同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销售,但是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石油产品的规定。
第十六条 外国合同者开立外汇账户和办理其他外汇事宜,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其他规定。
外国合同者的投资,应当采用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
第十七条 外国合同者应当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或者代表机构。
前款机构的设立地点由外国合同者与中方石油公司协商确定。
第十八条 外国合同者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地、准确地向中方石油公司报告石油作业情况,完整地、准确地取得各项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并按规定向中方石油公司提交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经济、财会、行政方面的各种报告。
第十九条 外国合同者执行合同,除租用第三方的设备外,按照计划和预算所购置和建造的全部资产,在其投资按照合同约定得到补偿或者该油(气)田生产期期满后,所有权属于中方石油公司。在合同期内,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这些资产。

第三章 石油作业

第二十条 作业者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开采石油资源的规定,制订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并经国务院指定的部门批准后,实施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
第二十一条 石油合同可以约定石油作业所需的人员,作业者可以优先录用中国公民。
第二十二条 作业者和承包者在实施石油作业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作业,保护农田、水产、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防止对大气、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和陆地其他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第二十三条 在实施石油作业中使用土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各项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所有权属于中方石油公司。
前款所列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的使用、转让、赠与、交换、出售、发表以及运出、传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争议的解决

第二十五条 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的当事人因执行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当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
当事人未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中国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在限期内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其停止实施石油作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擅自进入对外合作区块进行石油勘查活动或者与外国企业签订在对外合作区块内进行石油开采合作协议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未向中方石油公司及时、准确地报告石油作业情况的,未按规定向中方石油公司提交资料和样品以及技术、经济、财会、行政方面的各种报告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未经批准,擅自实施开发作业和生产作业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擅自使用石油作业的数据、记录、样品、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或者将其转让、赠与、交换、出售、发表以及运出、传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石油”,是指蕴藏在地下的、正在采出的和已经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
(二)“陆上石油资源”,是指蕴藏在陆地全境(包括海滩、岛屿及向外延伸至5米水深处的海域)的范围内的地下石油资源。
(三)“开采”,是指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其有关的活动。
(四)“石油作业”,是指为执行合同而进行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及其有关的活动。
(五)“勘探作业”,是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包括钻探井等各种方法寻找储藏石油圈闭所做的全部工作,以及在已发现石油的圈闭上为确定它有无商业价值所做的钻评价井、可行性研究和编制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方案等全部工作。
(六)“开发作业”,是指自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被批准之日起,为实现石油生产所进行的设计、建造、安装、钻井工程等及其相应的研究工作,包括商业性生产开始之前的生产活动。
(七)“生产作业”,是指一个油(气)田从开始商业性生产之日起,为生产石油所进行的全部作业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第四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适用于外国承包者。
第三十条 对外合作开采煤层气资源由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公司实施专营,并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